在内镜诊疗领域,保障患者安全的核心环节之一,便是严格规范的内镜清洗流程。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作为专业设备,为这流程提供了系统且效率高的操作平台。
预处理:内镜使用完毕后,应尽快进行预处理。将内镜置于初洗槽中,借助流动水与柔软的清洁布,迅速擦拭内镜表面,去除诸如消化内镜检查后残留的大块食物残渣、血液以及黏液等明显污渍。这一步骤能防止污渍干结,为后续深度清洗减轻负担,是整个清洗流程的重要开端。
酶洗:完成初洗的内镜随即进入次洗槽,槽内配备有特定的酶洗液。酶洗液中的活性酶能够针对性地分解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等物质。通过将内镜浸泡在酶洗液中,并使用专用的清洗刷对内镜管腔等部位进行细致刷洗,可清除那些紧密附着在内镜表面及管腔内部的顽固污渍,实现深度清洁。
超声清洗:经过酶洗的内镜,被转移超声槽。超声槽利用超声波技术,在液体中产生微小气泡,气泡瞬间破裂所形成的强大冲击力,能够深入内镜的细微缝隙、复杂管腔以及其他常规方法难以触及的部位。这种清洗方式,可将深藏其中的顽固污渍震落,提升了清洗效果,确保内镜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彻底清洁。
漂洗:超声清洗结束后,内镜依次进入漂洗槽和终末漂洗槽。在漂洗槽中,使用清洁的流动水对内镜进行全面冲洗,去除前序清洗步骤中残留的酶洗液等清洁剂,防止其对内窥镜造成腐蚀,同时避免残留清洁剂影响后续消毒效果。而终末漂洗槽则采用符合严格标准的无菌水,对内镜进行精细漂洗,确保内镜上无任何消毒剂、清洁剂残留,达到洁净程度。
干燥:清洗流程的末了是干燥。将漂洗后的内镜放置在干燥台上,干燥台通过自然通风或内置风扇加速空气流动的方式,将内镜表面及管腔内的水分彻底去除。保持内镜干燥,能***预防微生物滋生,为内镜的储存和下次使用营造良好环境,确保内镜始终处于安全可用状态。
内镜在清洗消毒工作站中的清洗流程,环环相扣、严谨规范,每一个步骤都对保障内镜诊疗安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,是质量与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。